工作中的代码重构(一)
最近在工作中遇到一个迭代比较久的项目,其中有一个文件代码行数3000多行(未eslint格式化的情况下),所有的视频控件代码都集中在这个文件,很多函数都特别大,逻辑比较混乱,可以预见到后续的可维护性会越来越差,所以产生了一个重构的想法。同时最近也在读《重构2》这本书,书中列了何时重构:
- 预备性重构:让添加新功能更容易,比如结构微调、合并重复逻辑
- 帮助理解的重构:使代码更易懂,比如修改变量名,将长函数拆分成小函数
- 捡垃圾式重构:比如不必要的复杂逻辑,类似功能函数
- 有计划的重构:花时间解决历史问题,应该很少
- 长期重构(推荐)
- code review时重构
本次的重构属于第五种情况,这种情况要尽可能少,因为工作中很少会有一大块的时间来进行重构,而且这种大规模的重构会带来高风险性,没有测试的保证很容易带来功能破坏。下面主要针对这次重构中涉及的一些修改做说明,后续工作中会坚持长期重构,所以本文档是系列文章。
类型数字
项目中经常遇到有个类型字段,很多逻辑需要根据这个类型字段的值进行区分判断,如:
<div v-if="infoType === 1">
逻辑1
</div>
<div v-if="infoType === 2">
逻辑2
</div>
<div v-if="infoType === 3">
逻辑3
</div>
这种代码必须要加注释表面1、2、3分别代表什么意思才行,而且reviewer必须经常去对照代码和注释才能明白里面的逻辑属于哪类,这种代码可以使用带含义的常量来替换value值来解决。
<div v-if="infoType === INFO_TYPE.videoPlayBack">
逻辑1
</div>
<div v-if="infoType === INFO_TYPE.videoCollect">
逻辑2
</div>
<div v-if="infoType === INFO_TYPE.videoSuppleRecord">
逻辑3
</div>
改成上面这种会不会更加清晰一些呢,只要单词取名语义化一些,就一目了然里面的逻辑分类,不用再去找注释对照的看。
可选链
我们经常会遇到有一个结构层级比较深的对象,我们需要使用里面的一个字段,为了保证不出错,我们需要进行层层判断,像这种:
<span v-if="
screenDownMsg &&
screenDownMsg.videoInfo &&
screenDownMsg.videoInfo.recordType !== 4
">
录制时间:{{
screenDownMsg.videoInfo && screenDownMsg.videoInfo.recordStartTime
}}
</span>
这种代码即增加了编写时间,也增加了代码长度,后期维护性降低,我们可以使用js的可选链来修改,当然可选链不支持IE11,vue的template直接使用也不支持,需要使用babel插件处理,这个大家使用百度一下就好了。
<span v-if="$$(screenDownMsg,'videoInfo','recordType') !== RECORD_TYPE.stationVideo">
录制时间:{{$$(screenDownMsg,'videoInfo','recordStartTime')}}
</span>
改成上面这种,使用函数封装了可选链处理,挂载在vue的原型上。
if-else逻辑判断优化
业务中经常会存在判断逻辑,特别是判断特别多的时候,使用if-else会导致代码整体可维护性降低,如:
if (data.funcName === 'LoadModule') {
逻辑1
} else if (data.funcName === 'setWindowLayout') {
逻辑2
} else if (data.funcName === 'WebSnapPic') {
逻辑3
} else if (data.funcName === 'RealplayTimeAcqureResponse') {
逻辑4
}
...
特别是if里面的逻辑还特别长,甚至里面还嵌套if-else,看代码的人需要理很久才能搞清楚整体的逻辑,这种代码可以使用策略模式进行优化:
// 策略类
let strategy = {
LoadModule(param) {
逻辑1
},
setWindowLayout(param) {
逻辑2
},
WebSnapPic(param) {
逻辑3
},
RealplayTimeAcqureResponse(param) {
逻辑4
}
};
// 调用策略类中的方法
// 环境类
function videoCallBack(strategyName, param) {
return strategy[strategyName] && strategy[strategyName](param);
}
videoCallBack(data.funcName, param)
策略类 是指strategy
对象,保存了所有的策略名对应的方法。
环境类 是用接收策略名和其它参数,然后调用对应的策略方法。
好处:
- 有效的避免了多重条件选择语句。
- 策略模式提供了对开放-封闭原则的完美支持,将算法独立封装在 strategy 中,使得这些算法易于切换、易于理解、易于扩展。
组建类
在《重构2》中有说过:
如果发现一组函数形影不离地操作同一块数据(通常是将这块数据作为参数传递给函数),我就认为,是时候组建一个类了。
在业务开发中,会遇到这种情况:很多函数的参数都类似,而且参数较多,虽然可以使用对象的形式改造多参数的问题,但还是会感觉有些变扭,这时就可以使用类来把这些函数集中起来,参数很多都可以共享,传参会减少很多。
总结
重构是一种习惯,在需要新增新功能或修改缺陷的时候都可以尝试重构,可能是代码位置调整,可能是变量、函数名的修改,重构的唯一目的是让我们更快,添加功能更快,修改bug更快。